园区网典型组网架构及案例实践


园区网典型组网架构及案例实践

园区网络基本概念

园区网络是限定区域内,连接人与物的局域网络

  • 园区网络通常只有一个管理主体,如果有多个管理主体,通常被认为为多个园区网络

园区网络使用的典型局域网技术包括遵循IEEE 802.3 标准的Ethernet 技术 和遵循IEEE 802.11 标准的Wi-Fi 技术

园区网络典型架构

园区网络典型层次和区域:

  • 核心层:是园区网骨干,是园区数据交换的核心,联接园区网的各个组成部分,如数据中心、管理中心、园区出口
  • 汇聚层:处于园区网的中间层次,完成数据汇聚或交换的功能,可以提供一些关键的网络基本功能,如路由、 QoS、安全等
  • 接入层:为终端用户提供园区网接入服务,是园区网的边界
  • 出口区:园区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边界,用于实现内部用户接入到公网,外部用户接入到内部网络。一般会在此区域中部署大量的网络安全设备来抵御外部网络的攻击,如IPS [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,入侵防御系统]Anti-DDoS设备Firewall
  • 数据中心区:部署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区域,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数据和应用服务
  • 网络管理区:部署网络管理系统的区域,包括SDN控制器,无线控制器,eLOG [日志服务器] 等,管理监控整个园区网络
小型园区网络典型架构
  • 小型园区网络特点:
    • 用户数量较少:小型园区网络应用于接入用户数量较少的场景,一般支持几个至几十个用户
    • 仅单个地点:网络覆盖范围也仅限于一个地点
    • 网络无层次性:网络不分层次结构
    • 网络需求简单:网络建设的目的常常就是为了满足内部资源互访
中型园区网络典型架构
中型园区网络典型架构

中型园区网络特点

  • 规模中等:中型园区网络能够支撑几百至上千用户的接入
  • 使用场合最多
  • 功能分区:
    • 中型网络引入了按功能进行分区的理念,也就是模块化的设计思路,但功能模块相对较少
    • 一般根据业务需要进行灵活分区
  • 一般采用三层网络结构:核心、汇聚、接入
大型园区网络典型架构

大型园区网络可能是覆盖多幢建筑的网络,也可能是通过WAN连接一个城市内的多个园区的网络。一般会提供接入服务,允许出差员工通过VPN等技术接入公司内部网络。

  • 大型园区网络特点:覆盖范围广、用户数量多、网络需求复杂、功能模块全、网络层次丰富

典型园区网络建设流程

园区网络项目生命周期

规划与设计
  • 设备选型、物理拓扑、逻辑拓扑、使用技术与协议等
部署与实施
  • 设备安装、单机调测、联调测试、割接并网等

网络运维

  • 日常维护、软件与配置备份、集中式网管监控、软件升级等

网络优化

  • 提升网络的安全性、软件与配置备份、提升网络的用户体验等

小型园区网络设计

基础业务设计:IP地址设计

业务IP地址:业务IP地址是服务器、主机以及网关的IP地址

  • 网关IP地址推荐统一使用相同的末位数字
  • 各业务IP地址范围要清晰区分,每一类业务终端IP地址连续、可聚合
  • 建议使用掩码为24位的IP地址段

管理IP地址

  • 二层设备使用VLANIF地址作为管理IP地址,建议网关下的所有二层交换机使用同一网段

网络设备互联IP地址

  • 互联IP地址推荐使用30位掩码的IP地址,核心设备使用主机地址较小的IP地址

基础业务设计:路由设计

中小型园区网络的路由设计包括园区内部的路由设计、园区出口与Internet/广域设备之间的路由设计

园区内部的路由设计:主要满足园区内部设备/终端的互通需求,并且可以与外部路由交互。由于中小型园区的网络规模比较小,网络结构也比较简单

  • AP设备:通过DHCP分配IP地址后默认会生成一条缺省路由
  • 交换机、网关设备:通过静态路由即可满足需求,无需部署复杂的路由协议

园区出口的路由设计:出口路由设计主要满足园区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和广域网的需求。出口设备与 Internet或者WAN连接时,建议在出口设备上配置静态路由来满足需求。

基础业务设计:VLAN设计

  • VLAN编号建议连续分配,以保证VLAN资源合理利用
  • VLAN划分需要区分业务VLAN、 管理VLAN和互联VLAN
  • 最常用的划分方式是基于接口的方式

基础业务设计:IP地址分配方式设计

  1. 出口网关设备: WAN侧接口的IP地址由运营商进行分配,可以通过静态IP地址、 DHCP、 或者PPPoE方式分配,对于出口网关的IP地址需要提前与运营商沟通获取
  2. 服务器、特殊终端设备建议采用静态IP地址绑定方式分配
  3. 用户终端:用户办公用PC、IP电话等设备建议通过在网关设备上部署DHCP Server后,通过DHCP方式分配

WLAN组网设计

根据AC和AP的IP地址情况,以及数据流量是否流经AC,可将组网划分为:

  • 直连二层组网、旁挂二层组网、直连三层组网、旁挂三层组网

WLAN数据转发方式设计:WLAN中的数据包括控制报文和数据报文

  • 控制报文通过CAPWAP隧道转发
  • 用户数据报文分为隧道转发、直接转发

可靠性设计

  • 端口级别的可靠性:为了增加接入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的可靠性,同时为了增加链路带宽,采用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
  • 设备级别的可靠性:可以采用iStack或者CSS技术

安全设计

  1. 流量管控

    • 允许部门之间的流量互访,但不允许访问Internet
    • 访客可以访问Internet但不能访问园区内部网络
    • 可以用过traffic-policy、traffic-filter等技术完成内外网隔离,通过NAT控制内部网络访问Internet
  2. DHCP安全

    • 在园区网中,经常会出现有员工私接带DHCP的无线路由器,导致内网地址混乱,出现地址冲突、无法上网等情况。一般会在接入交换机使能DHCP Snooping防止这种情况
  3. 网络管理安全

    • 当使用Telnet或WEB等方式对设备进行网络管理时,可以通过ACL技术,仅允许固定的用户登录管理
    • 对于集中式网管,SNMPv3增加了身份验证和加密处理,可以大大提高网管的安全性

运维管理设计

  • 传统设备管理

    • 保证网络管理员与设备IP可达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Telnet、WEB以及SSH等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
    • 当网络中设备较多时,可部署基于SNMP协议的统一网管软件进行网络的运维与管理
  • 基于iMaster NCE平台管理

    • 除了基于SNMP的传统网管之外,也可采用iMaster NCE平台进行网络的管理和运维

小型园区网络部署与实施

项目的部署与实施需要按照一定流程进行,内容包括:

  • 方案制定、设备安装、网络调试、割接并网、转维培训、项目验收

配置方案:

  1. 网络设备之间物理线路连接,配置链路聚合,同时添加接口描述
  2. VLAN配置
  3. IP地址配置
  4. IP地址分配方式配置
  5. 路由配置
  6. 网络管理配置
  7. 网络出口配置
  8. WLAN配置
  9. 安全相关配置

小型园区网络调试

小型园区网络运维

项目上线运行之后,就进入到了运维阶段,常见的运维手段包括:

  • 设备环境检查、设备基本信息检查、设备运行状态检查、业务检查、告警处理

当网络达到一定规模,可以采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和运维,提升效率

小型园区网络优化

通过网络优化,能够提升网络的可靠性、健壮性,更好的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。常见的优化方案包括但不限于:

  • 设备性能优化,如升级硬件设备、更新设备软件版本等
  • 网络基础优化,如网络架构优化、路由协议调整等
  • 业务质量优化,如针对语音、视频业务的优先转发等

应从网络需求出发,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优化方案


文章作者: 十二惊惶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十二惊惶 !
  目录